绝望中的盼望
- David黄传道
- 2018年10月21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经文:尼希米记第一章 尼希米不是祭司,不是文士,也不是先知,更不是君王,用我们现在的话说,他只不过是一位基督徒从业人员,一位平信徒,然而他的献身却值得每位信徒效法与学习。 尼希米记第一章的开始就讲到,他听到一个坏消息,就是耶路撒冷的光景。尼希米的那个时代,以色列民在面对家破人亡的70年后,好不容易能够回去重建家园,却又遭到许多敌对与问题。耶路撒冷国内的情况是:(1)犹大省遭大难,百姓受凌辱;(2)城墙被拆毁;(3)城门被火焚;(4)民生极穷困;(5)卖儿为生;(6)官长及贵胃搜刮民脂民膏;(7)再度与外邦人联婚。 这个光景让尼希米非常的难过,他哭泣,悲哀几日。然后他就为这件事情禁食祷告。现在很多地方,基督徒也正在遭逼迫,殉道者人数不断升高。最近中国也是在拆教堂、焚烧十字架。弟兄姐妹们,你我的心在哪里呢?当我们听到我们祖国的基督徒、教会,正面临逼迫,这有使我们忧心吗?有搅动我们的心吗?愿我们效法尼希米,在乎神的家、神的教会、神的百姓!我们才有那份迫切的心像神乎求。 尼希米知道这个新闻后,就开始禁食、祷告。祷告多久?4个月!“多祷告多有能力、少祷告少有能力、没祷告没有能力”我们愿意花多久时间祷告?愿我们从尼希米的祷告中学习。 尼希米的祷告表明:
一、他认识他所求告的上帝(1: 5-6a) 尼希米述说上帝的本质是大而可畏(神的超越性)、守约施慈爱(神的关系性)、倾听人的祈祷(神的亲密性)。 “认识上帝的本质、上帝的属性,是祷告必须具有的基础,信仰离不开正确的神学根基…… 认识我们有位怎样的上帝是所有祷告的基本前提” (Davis注释) 我们要认识上帝是一个怎样的上帝,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祷告。祷告不是求平安,不是临时抱耶稣脚,祷告不是把神当作阿拉丁神灯……那些都是别的宗教。 当我们越祷告,就会越想认识神。我们越想认识神,就想要读圣经。 今天我们基督徒,是否已经做好选择,如何面对将来的事?如何面对将来的逼迫?我们如何面对,很关键的一点是——“你认识你的上帝吗?”
二、他承认自己与罪有份(1:6b-7) 尼希米认识自己与罪有份(1:6b-7)——他的祷告不是对‘他们’的控告,而是与他百姓的认同:“我们以色列人向你所犯的罪。我与我父家都有罪了”。尼希米知道自己的民族得罪了神,他没有藉口、没有自义。这是真正信心的表现。 当你我听到我们祖国的基督徒遭到逼迫、教会被拆除,我们是如何祷告?我们是如何看待这件事情?我们觉得我们与这罪有份吗?我们有看到自己的责任吗?让我们不要再觉得这件事,事不关己,让我们不要再不闻不问。
三、他知道上帝的应许(1:8-9) 尼希米的祷告是以上帝的应许为基础,他抓住上帝的应许,并将它们转化为祈求,再将它交给上帝。这样尼希米就有充足的理由期待从上帝那里得到恩许,因为神的话绝不徒然返回!所以,尼希米是按照神的话语,为神的百姓祷告。圣经就是神的命令、神的应许,我们要抓住神在圣经中的应许,迫切呼求!为教会迫切呼求! 尼希米祈祷的方式,是把目前的需要置于神在漫长历史中怎样对待祂子民的全景之中。他和以色列民从历史中都很清楚明白神的属性,因此他的祈祷建立在神和子民所立的约上。他所说的不只是城墙被毁或从巴比伦回归任何单一事件上,而是从过去看到神要怎么在现在和未来来对他的百姓。所以他恳求神的怜悯,虽然以色列民一再犯罪,但祂总是愿意和祂的子民恢复关系,只要百姓悔改。
结语: 弟兄姐妹们,今天神也在呼召你我,不要对我们所听到的消息,听而不闻;不要对我们所知道的需要,视而不见!尼希米听到一个需要,他哭了,他的灵被搅动。他开始祷告,他祷告,求上帝将他的环境,转为机会。 我们准备好要去面对将来的困难吗?我们的信仰,迟早会面对一个挑战,最终的挑战。我们愿意让我们的属灵生命更加成熟吗?在绝望中经历盼望吗? 异象的诞生是:你深深地被一个“需要”感动,然后,你求上帝把这个环境转为机会。正如上帝回应尼希米一样,上帝会赐下一幅值得追求的画面来告诉你我,祂如何使用你我,来满足那个需要。愿我们都一起经历神,愿神使用我们的生命,在绝望之处带来盼望。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