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心意更新之77 設立自己的正當界線

  • 作家相片: 林敬虔牧师
    林敬虔牧师
  • 2018年5月2日
  • 讀畢需時 4 分鐘

一個人要自由自在的活在世上,實在很不容易,因為我們常常會被生活中的一些人事物所挾制或逼迫,老是覺得有種身不由己的痛苦。我們的時間、精力、信心與愛心都被濫用,導致自己疲憊不堪,不知如何是好。為什麼會造成如此難過的局面呢?當然每個人都有些不同的因素,但其中可能有個相同的因素,那就是沒有"設立自己的正當界線",而背負了過多的重擔。

何謂"設立自己的正當界線"? 簡要的說,就是設立一套行事為人的準則, 界定自己的責任範圍,合情合理合法地保護自己的權益,不被別人侵 犯 ; 同樣也不侵犯別人的責任與權益 。

有許多人沒有設立自己的正當界線,是出於錯誤的觀念,他們誤以為:

1、假如我設立界線,我就是自私自利、心胸狹窄的人。

2、假如我設立界線,我就是不順從長輩或長官的人。

3、假如我設立界線,別人會傷害我,或我將會傷害別人。

4、假如我設立界線,我會覺得有些愧疚 。

5、假如我設立界線,我害怕會破壞人際關係。

這些錯誤的觀念實在害人不淺,使人不願設立自己的正當界線,而落在不敢拒絕別人過度要求的難處中,苦不堪言!

其實不敢拒絕別人過度要求的人,最後都會恨自己,也會氣對方,特別是這種情形發生多次之後,更是必然有此結果。所以,我們可以反過來想, 與其之後讓怒氣與怨氣破壞關係,不如先設立自己的正當界線,讓對方當下就清楚明白我們的責任與能力範圍 ; 雖然可能要忍受一陣對方的失望和不高興之情緒,但是總比自己受傷又傷人來得好。要知道,設立自己的正當界 線,凡事量力而為,甘心去做,是能持續地愛己愛人的基本前提 。

既然了解"設立自己的正當界線"是件非常重要的事,並且也是件必須實踐出來的事,我們就該竭盡所能去達成這個目標,使自己活得更加自如。以下有幾點"設立自己的正當界線"之要素,供你參考。

一、要清楚界定自己現在的身分所應負的責任。每個人在任何階段都同時具有某些不同的身份, 例如又是父親、兒子、丈夫、同事、朋友…等, 不同身份的相對所應負的責任也不同, 要清楚界定每種身份的責任範圍, 善盡自己本分的責任為第一要務 ; 並且盡責時要注意輕重緩急的區別,以要事為先,以家庭為重 。( 多讀些有關界線的書,或請教智慧的人,會有幫助。)

二、要真正了解自己的能力範圍,不承擔負荷不了的事 。我們常因不好意 思拒絕別人的要求, 或是一時衝動而伸手幫助別人, 卻變成自己力不能勝 又丟不掉的重擔,而後悔不已 。故要幫助別人之前, 先了解是否自己能力所及之事, 並且在一定的範圍之內 。這樣才能做個言而有信的好人。

三、要明確遵守不擔當別人的責任與不侵犯別人的權益之原則。聖經勸勉大家 : " 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,如此,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。"却 又說 : " 各人必擔當自己的擔子。" (加6:2&5) 所以我們要有愛心去幫助別人, 分擔他們無法承受的重擔 ; 但是沒有必要去擔當別人必須自己負責與設法解決的擔子。另外,在別人的責任範圍內,有屬於他們自己的權益,我們絕對不能假"幫助"之名,而行"掌控"之實,這就是侵犯他們自由的權益。

四、要以愛心說誠實話,溫和地表達自己的正當界線。我們會設立自己的正當界線,最主要的目的是不被人傷害,也不傷害人 ; 但要彼此關顧,以愛相待。況且那些會超越我們界線的人,常是與我們關係密切的人。因此, 我們要存着愛心,不是惡意,很坦誠地說明自己能做到與不能做到的事。當我們溫和地表達自己的正當界線時, 對方若是明理的人必然會接受。

五、要用充足的信心與智慧去維護自己的正當界線。要知道,自己的責任唯有自己才能負責 ; 同樣地,自己的權益也唯有靠自己去維護 。只要我們所設立的界線是正當的, 我們就要用充足的信心來堅持,不要怕別人的對抗與 報復 ; 但要用智慧的方式去調和彼此之間的關係 。這樣,我們就能心安理得地活出自由的生命。

請記得,"設立自己的正當界線" 是你個人自己的責任,任何人都無法取代,但可以提供適當的幫助與建議,卻僅供參考。所以,你要具備相當的勇氣、信心與智慧,從重要的正當界線開始設立它的準則起, 逐漸擴充到各個層面, 讓別人知道你是具有正當界線的人。這樣,你必得到別人的尊重, 也無形中幫助別人盡自己的責任,這是何等美善的局面! 甚願你能擁有!

留言


Address

主光堂 : 2 Lake Road, Northcote, Auckland 0627

​恩光堂 : 7 Harrison Road, Ellerslie, Auckland 1060

Follow

  • Facebook Social Icon
  • YouTube

© 2018 BY CHRISTIAN YOUTH CHURCH 基督国度使命教会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