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意更新之8 做個有價值的人
- 林敬虔牧师
- 2010年1月25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
曾經有一位年輕人跟我分享一件令她擔心的事,她說幾天前打電話回國內給她爸爸,關心他退休後的生活做些什麼;沒想到,他爸爸竟然回答說:"等死啦!"語氣顯得很消沉淒涼。其實,這種所謂「退休症候群」是很普遍的現象,特別是從高階職位退休下來的人更甚。最重要的原因是,他們感到自己的生命好像失去了價值。
到底生命的價值是什麼?是事業成功嗎?是名聲地位嗎?是賺大錢嗎?還是享受榮華富貴的生活呢?許多人都被現今的世俗文化所影響,認為有價值的東西一定是高價錢且很有名的。因此,他們一生努力追求的目標通常是"穿的是名牌,開的是名車,住的是豪宅,交的是名流。"他們所思所想的都離不開名和利,所以,他們生命的價值是用名利來衡量的。
幾年前,在華文報紙上看到一則新聞,裡面寫到,美國賓州大學在上海舉行招生面試中,有位奧數獲奬選手慘遭淘汰。當時賓大的教授問他:"你讀書讀得這麼好,是為了什麼?"他說:"是為了掙錢。"教授又問:"掙錢是為什麼?"他答:"為了周遊世界"。教授再問:"除了周遊世界,還想幹什麼?""還可以買房子。""買了房子還想幹什麼?""讓父母一起住。"⋯最後,賓大教授將這位奧數佼佼者淘汰了,原因是:"沒有回報社會之心,我們希望培養的是對社會有價值的人。"
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:"一個人的價值,應當看他貢獻什麼,而不是看他取得什麼。"換句話說:"真正生命的價值不在乎你擁有什麼,而是在乎你為別人付出什麼。"若有一個億萬富翁,視財如命,對人總是一毛不拔,則他的生命對別人來說,沒有什麼價值。聖經鄭重的要求信徒說:"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,也要顧別人的事。"(腓2:4)"我們各人務要叫鄰舍喜悅,使他得益處。"(羅15:2)"無論何人,不要求自己的益處,乃要求別人的益處。"(林前10:24)這些經文也都在勸勉我們,不要自私自利,應當捨己愛人,做個有價值的人。
社會上也有不少的善心人士,他們清楚知道自己生命的價值,不是得着而是給予,不是被愛而是愛人。他們寧願放下身段,善用時間,為了付出愛而活。有的在醫院、學校、社區或機構當義工;有的則是捨棄都市高薪的職位,去到偏遠鄉村服務窮苦民眾;有的甚至學像耶穌,為了服事他人而獻出自己的一切,例如非洲之父史懷哲及德瑞莎修女,他們都是諾貝爾和平奬的得主。這些善心人士可說是時代社會之光,他們無怨無悔地燃燒自己照亮別人,用自己的生命去點燃別人的生命,寧可用盡,也不銹壞。藉著他們充滿愛心且熱情的付出,使周遭的人感受到人間有溫暖。
自問一下:"我是個有價值的人嗎?""如果今天我離開世上,有多少人會捨不得而流淚?""我曾經真心幫助多少人、關愛多少人呢?"但願你我都能盡力做個有價值的人,讓人世間充滿更多的良善,也使自己的生命散發出光芒。
留言